新聞詳情
控制鉆孔位置精度的方法
日期:2025-01-12 09:33
瀏覽次數:1799
摘要:
在鉗工操作考核中鉆孔是一項必考內容,分數占整個考核的1/5~1/4,其中對鉆孔的位置精度的要求又占這一部分的3/5以上。所以控制好鉆孔位置精度是鉗工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
孔的位置精度的控制,實質上是鉆削過程中鉆頭與工件的相互正確位置控制過程。為了考核操作者的操作技能,要求鉆孔時孔的位置調整只能是手工、動態控制過程,不允許使用鉆模以及其他夾具,因此孔的位置精度受到劃線、機床精度、工件和鉆頭的裝夾、鉆頭刃磨質量、工件位置及機床切削用量的調整等一些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再加上要有一定的加工技巧和必要的保證措施,所以,當孔的位置精度要求較高時,就會導致出現嚴重超差現象。
如何有效地避免和消除孔的位置超差現象,是控制鉆孔時孔的質量關鍵。在鉆孔操作時,除了劃線正確之外,鉆正底孔、及時準確糾偏、修銼底孔的位置,是保證孔的位置精度的基礎。
劃線
由于開始鉆孔時的位置精度基本上取決于樣沖眼的位置,這樣就把動態控制孔的位置精度在一定程度上轉化為樣沖眼位置的沖制精度上來。考慮到打樣沖眼在控制孔的位置精度時所起的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具體操作時應注意:①選取刀頭鋒利的高度尺,以便在加工表面上劃出孔中心線的溝痕較深,利用樣沖移動時孔中心線溝痕對它的阻力作用,來確定樣沖眼打制的正確位置。②為了減少目測孔中心與理想位置的尺寸偏差,應劃出各尺寸孔的控制圓或控制方框(由于劃線精度的原因,建議采用劃控制方框的方法),并在鉆削過程中目測的同時,利用卡尺測量的方法,保證其位置精度。③由于把修銼、鉆擴底孔進行糾偏方式轉移到樣沖眼位置偏差的糾正上來,可更有效地減少擴孔糾偏底孔的位置的次數,縮短操作加工時間,所以,打完樣沖眼后要仔細檢查其位置精度并作必要的糾偏。
工件及鉆頭的裝夾
由于在鉆孔過程中,如只采用目測的方法很難保證其位置精度,必須采用游標卡尺等量具進行測量,為了方便測量,在工件安裝時要使工件高出機用虎鉗鉗口一定尺寸。鉆頭的裝夾要盡可能短,以提高其剛性和強度,從而更有利于其位置精度的保證。
鉆底孔
底孔的位置正確或者超差較小,可有效地減少擴孔糾偏底孔的位置的次數,縮短操作加工時間,對提高加工精度及加工效率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
**步:鉆頭直徑的選擇,鉆頭直徑太小,強度弱,加工過程中易折斷;鉆擴糾偏時,鉆頭彎曲、偏斜,導致向欲糾偏的相反方向加工,加大了原有的孔的位置誤差。鉆頭直徑太大,橫刃長,定心性能差,修銼、鉆擴糾偏孔的位置的次數相對減少。如果底孔孔徑相對圖紙規定的孔徑較大,有可能對超差的底孔不能消除。故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鉆頭,因為中心鉆既能很好定位又能保證足夠的剛度和強度,所以在鉆底孔時選用中心鉆為宜。
**步:對正樣沖眼,中心鉆與樣沖眼的對正有兩種方法,一是用手轉動鉆夾頭,并移動平口鉗或轉動臺鉆的工作臺,使中心鉆與樣沖眼對正。二是比較規整的工件盡可能處于浮動狀態,依靠鉆削力的拉動使工件位置產生微量的移動,讓鉆頭與樣沖眼自動對中。
第三步:檢測,為了提高孔的位置的檢測精度,應對檢測結果進行必要的修正:一是測量兩孔壁的*近點和*遠點,取平均值。二是采取鉆孔后插入相應的量棒再進行測量,以減小游標卡尺測量爪非線型因素對測量結果的影響 。
擴孔的位置控制
底孔的位置經檢測確定位置正確,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在擴孔過程中孔的位置產生新的位置偏差。首先擴孔所用的鉆頭頂角要小,以減小鉆削時的徑向偏心力及振動,增大自動定心的作用和效果。然后用手轉動鉆夾頭,并移動平口鉗或轉動臺鉆的工作臺,使鉆頭的兩主切削刃同時與原底孔的鉆頭進入端端口孔壁接觸后,再開動鉆床進行鉆孔,這樣操作基本上能保證原底孔的位置不變。
擴孔糾偏
對于孔的位置超差在0.20mm以內的底孔,可采取向糾偏方向推動工件,逐步加大鉆頭直徑進行擴孔方式加以解決。(注意:為了削弱鉆頭自動定心作用,應適當加大鉆頭頂角角度)
修銼糾偏
對于孔的位置超差大于0.20mm的底孔,若仍然采取上述方法,勢必會增加擴孔的次數和不同規格尺寸的鉆頭占有量,延長糾偏的時間。可采取圓銼修銼技術去除多余的偏移余量后,再配以鉆擴方式加以解決。
**步:相關測量計算,先測量出底孔的尺寸誤差、形位誤差,如超差,相對理想位置,通過計算分析出孔的位置誤差值。然后,確定修銼底孔的方向(修銼底孔的方向,為實際孔的位置中心到理想位置中心的連線方向)和修銼孔的形狀(修銼孔的形狀應接近橢圓狀,橢圓的幾何中心與理想位置中心重合,橢圓的短軸為原底孔直徑,消除孔的位置誤差的*小底孔直徑,即為橢圓的長軸)。
**步:選擇銼刀和修銼方法,所選的修銼圓銼直徑略小于原底孔直徑。直徑過大或等于底孔直徑,圓銼插不進底孔內或修銼時銼削困難。過小易修銼成梨狀,使鉆頭不對稱受力,鉆孔時產生新的孔的位置偏移誤差。修銼時可在臺虎鉗上用手工修銼,也可借助于鉆床主軸的旋轉運動,把圓銼夾于鉆夾頭內,上下移動,推動工件進行加工。薄板件從底孔一端修銼即可;當工件較厚時,對于通孔來講,應從底孔兩端進行修銼,以減少銼內圓弧面與孔口端面的不垂直誤差。
第三步:擴孔,所選擴孔鉆頭的直徑應大于工件厚度中間平面的橢圓長軸的尺寸。擴孔應盡量選用短鉆頭,小的頂角、后角,低速切削。
第四步:檢測,檢測孔的尺寸精度、形位精度是否合格。如不合格,則重復上述過程,直至符合圖紙規定的技術要求為止。
在鉆孔過程中要按照先基準后一般、先高精度后一般的原則,即優先加工或保證基準位置上的孔,或尺寸精度、形位精度要求相對較高的孔。
如何有效地避免和消除孔的位置超差現象,是控制鉆孔時孔的質量關鍵,但是由于影響因素較多,所以需要反復的強化訓練,以達到完全控制孔的位置精度的目的。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精度逐步提高的漫長的過程。
孔的位置精度的控制,實質上是鉆削過程中鉆頭與工件的相互正確位置控制過程。為了考核操作者的操作技能,要求鉆孔時孔的位置調整只能是手工、動態控制過程,不允許使用鉆模以及其他夾具,因此孔的位置精度受到劃線、機床精度、工件和鉆頭的裝夾、鉆頭刃磨質量、工件位置及機床切削用量的調整等一些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再加上要有一定的加工技巧和必要的保證措施,所以,當孔的位置精度要求較高時,就會導致出現嚴重超差現象。
如何有效地避免和消除孔的位置超差現象,是控制鉆孔時孔的質量關鍵。在鉆孔操作時,除了劃線正確之外,鉆正底孔、及時準確糾偏、修銼底孔的位置,是保證孔的位置精度的基礎。
劃線
由于開始鉆孔時的位置精度基本上取決于樣沖眼的位置,這樣就把動態控制孔的位置精度在一定程度上轉化為樣沖眼位置的沖制精度上來。考慮到打樣沖眼在控制孔的位置精度時所起的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具體操作時應注意:①選取刀頭鋒利的高度尺,以便在加工表面上劃出孔中心線的溝痕較深,利用樣沖移動時孔中心線溝痕對它的阻力作用,來確定樣沖眼打制的正確位置。②為了減少目測孔中心與理想位置的尺寸偏差,應劃出各尺寸孔的控制圓或控制方框(由于劃線精度的原因,建議采用劃控制方框的方法),并在鉆削過程中目測的同時,利用卡尺測量的方法,保證其位置精度。③由于把修銼、鉆擴底孔進行糾偏方式轉移到樣沖眼位置偏差的糾正上來,可更有效地減少擴孔糾偏底孔的位置的次數,縮短操作加工時間,所以,打完樣沖眼后要仔細檢查其位置精度并作必要的糾偏。
工件及鉆頭的裝夾
由于在鉆孔過程中,如只采用目測的方法很難保證其位置精度,必須采用游標卡尺等量具進行測量,為了方便測量,在工件安裝時要使工件高出機用虎鉗鉗口一定尺寸。鉆頭的裝夾要盡可能短,以提高其剛性和強度,從而更有利于其位置精度的保證。
鉆底孔
底孔的位置正確或者超差較小,可有效地減少擴孔糾偏底孔的位置的次數,縮短操作加工時間,對提高加工精度及加工效率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
**步:鉆頭直徑的選擇,鉆頭直徑太小,強度弱,加工過程中易折斷;鉆擴糾偏時,鉆頭彎曲、偏斜,導致向欲糾偏的相反方向加工,加大了原有的孔的位置誤差。鉆頭直徑太大,橫刃長,定心性能差,修銼、鉆擴糾偏孔的位置的次數相對減少。如果底孔孔徑相對圖紙規定的孔徑較大,有可能對超差的底孔不能消除。故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鉆頭,因為中心鉆既能很好定位又能保證足夠的剛度和強度,所以在鉆底孔時選用中心鉆為宜。
**步:對正樣沖眼,中心鉆與樣沖眼的對正有兩種方法,一是用手轉動鉆夾頭,并移動平口鉗或轉動臺鉆的工作臺,使中心鉆與樣沖眼對正。二是比較規整的工件盡可能處于浮動狀態,依靠鉆削力的拉動使工件位置產生微量的移動,讓鉆頭與樣沖眼自動對中。
第三步:檢測,為了提高孔的位置的檢測精度,應對檢測結果進行必要的修正:一是測量兩孔壁的*近點和*遠點,取平均值。二是采取鉆孔后插入相應的量棒再進行測量,以減小游標卡尺測量爪非線型因素對測量結果的影響 。
擴孔的位置控制
底孔的位置經檢測確定位置正確,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在擴孔過程中孔的位置產生新的位置偏差。首先擴孔所用的鉆頭頂角要小,以減小鉆削時的徑向偏心力及振動,增大自動定心的作用和效果。然后用手轉動鉆夾頭,并移動平口鉗或轉動臺鉆的工作臺,使鉆頭的兩主切削刃同時與原底孔的鉆頭進入端端口孔壁接觸后,再開動鉆床進行鉆孔,這樣操作基本上能保證原底孔的位置不變。
擴孔糾偏
對于孔的位置超差在0.20mm以內的底孔,可采取向糾偏方向推動工件,逐步加大鉆頭直徑進行擴孔方式加以解決。(注意:為了削弱鉆頭自動定心作用,應適當加大鉆頭頂角角度)
修銼糾偏
對于孔的位置超差大于0.20mm的底孔,若仍然采取上述方法,勢必會增加擴孔的次數和不同規格尺寸的鉆頭占有量,延長糾偏的時間。可采取圓銼修銼技術去除多余的偏移余量后,再配以鉆擴方式加以解決。
**步:相關測量計算,先測量出底孔的尺寸誤差、形位誤差,如超差,相對理想位置,通過計算分析出孔的位置誤差值。然后,確定修銼底孔的方向(修銼底孔的方向,為實際孔的位置中心到理想位置中心的連線方向)和修銼孔的形狀(修銼孔的形狀應接近橢圓狀,橢圓的幾何中心與理想位置中心重合,橢圓的短軸為原底孔直徑,消除孔的位置誤差的*小底孔直徑,即為橢圓的長軸)。
**步:選擇銼刀和修銼方法,所選的修銼圓銼直徑略小于原底孔直徑。直徑過大或等于底孔直徑,圓銼插不進底孔內或修銼時銼削困難。過小易修銼成梨狀,使鉆頭不對稱受力,鉆孔時產生新的孔的位置偏移誤差。修銼時可在臺虎鉗上用手工修銼,也可借助于鉆床主軸的旋轉運動,把圓銼夾于鉆夾頭內,上下移動,推動工件進行加工。薄板件從底孔一端修銼即可;當工件較厚時,對于通孔來講,應從底孔兩端進行修銼,以減少銼內圓弧面與孔口端面的不垂直誤差。
第三步:擴孔,所選擴孔鉆頭的直徑應大于工件厚度中間平面的橢圓長軸的尺寸。擴孔應盡量選用短鉆頭,小的頂角、后角,低速切削。
第四步:檢測,檢測孔的尺寸精度、形位精度是否合格。如不合格,則重復上述過程,直至符合圖紙規定的技術要求為止。
在鉆孔過程中要按照先基準后一般、先高精度后一般的原則,即優先加工或保證基準位置上的孔,或尺寸精度、形位精度要求相對較高的孔。
如何有效地避免和消除孔的位置超差現象,是控制鉆孔時孔的質量關鍵,但是由于影響因素較多,所以需要反復的強化訓練,以達到完全控制孔的位置精度的目的。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精度逐步提高的漫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