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或成為PC格局的新核心地帶
德勤咨詢分析師約翰·塞亞切拉(John Ciacchella)表示,企業業務和消費業務在產品線和商業模式上存在很大的不同。塞亞切拉認為,聯想等公司在消費市場的實力突出,若想在這個市場有一番作為,其他PC廠商就不應該再側重于產品的數量,而是應提供高質量的服務來吸引企業用戶。
塞亞切拉說:“聯想具有了規模經濟效應,而且還提出了全球化戰略。他們在消費市場的地位比惠普和戴爾更有利。”此外,聯想還具有一個天然優勢,那就是離供應商和處于增長的市場都很近。中國大陸、臺灣、日本和韓國,現已成為存儲器、主板等PC元件組裝和制造的中心。塞亞切拉說:“以聯想為例,中國大陸市場規模龐大,令其具有了得天獨厚的優勢,而且這個市場仍然遠未飽和。”
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分析師特蕾西·蔡(Tracy Tsai)表示,亞洲PC廠商,尤其是聯想和華碩,通過收購或研發,對消費市場展開大規模投資。她說,這些亞洲廠商正專注于打造類型多樣、以消費為主導的產品線,其中就包括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
惠普和戴爾則反應遲緩,未能及時抓住移動設備新潮流,研發活動長期以來更專注于企業產品,而不是側重于可以滿足短期需要的消費產品。在PC行業發展初期,IBM、惠普、蘋果和戴爾等美國PC廠商的**活動,曾推動了這個行業的增長。
分析師指出,惠普和戴爾短期內不會從PC市場退出,并且會繼續推動PC業務營收和出貨量的增長。但這兩家公司正依賴于和碩聯合科技、仁寶電腦、緯創集團等臺灣PC廠商,開發和設計產品,這種趨勢表明全球PC市場的中心已在一定程度上轉向亞洲。
德勤分析師塞亞切拉說,亞洲廠商在生產消費類PC產品方面更具競爭力,而美國廠商則更善于開發**技術,如微處理器。此外,美國廠商或許會努力保持一定的PC生產能力,因為隨著蘋果和聯想等公司紛紛在美國本土生產PC和平板電腦,在美國部分地區開展這項業務,會越來越具有成本競爭力。
同時,美國PC行業能保持多大的競爭力,在一定程度上還取決于戴爾私有化以后是否保留PC業務。在私有化完成以后,戴爾可以按既定計劃執行自己的產品戰略,不必太過考慮華爾街的感受,每個季度都必須拿出穩定的業績。塞亞切拉說:“這會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跡象。”
隨著中國大陸和臺灣的PC廠商不斷向十多年來由惠普和戴爾占據主導的一個領域發起挑戰,亞洲正迅速成為全球PC市場的中心。目前,惠普和戴爾的筆記本電腦和臺式機出貨量都在銳減。
即便筆記本電腦和臺式機的市場需求下降,聯想、華碩和三星的PC出貨量仍在不斷上升,與此同時,惠普和戴爾等美國PC廠商的市場份額則在縮水。行業觀察家認為,亞洲PC廠商的發展速度之所以能超過美國競爭對手,原因主要是他們能充分利用本地低廉的制造能力,同時又處于元件供應鏈和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周圍。
由于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的崛起,加之**乏力和全球經濟低迷,PC市場的需求開始呈現出下滑頹勢。惠普和戴爾目前都專注于高利潤的企業業務,這兩家公司的PC業務也因此陷入掙扎。其結果是,正在開發**消費產品的亞洲廠商,在這場爭奪PC市場霸主的競爭中占據了有利位置。按出貨量計算,惠普和戴爾分別是****大和第三大PC廠商。